侵权责任法怎样确定故意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9-27
现在是法制社会,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让法律成为了整个社会行为生活的基本准则,而法律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所以侵害他人权益是违法的行为,在我国有着故意以及过错侵犯的区别,那么侵权责任法上怎样确定故意的?有关侵权责任的故意,律盾小编为您做了如下解答。

一、侵权责任法应该怎样确定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1、对故意的判断依据是主观标准,一来此种行为比较容易判断,以主观标准加以认定不至于使得受害人无法获得充分救济,二来此种行为采取主观标准也能有效的实现立法宗旨。

2、故意的主观过错形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损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六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 【无过错责任】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二、过错的属性认识是怎样的

(一)过错具有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属性。具体来说,主观过错形态应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1、故意的主观过错形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损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2、过失的主观过错形态,是指行为人应当预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会导致某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知或者轻信损害结果不会发生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导致过错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而过错本身也体现在这两种主观心理状态中,也可以说,行为人有这种主观心理状态,本身就是过错。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过错具有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属性。

(二)过错具有客观行为和客观联系的属性。

三、最新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从上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判断侵权责任是否故意,主要取决于对于主观意识的判断,一来此种行为比较容易判断,以主观标准加以认定,以不至于使得受害人无法获得充分救济为主要标准,二来此种行为采取主观标准也能有效的实现制定法律的初衷。如果还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到律盾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