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证?哪些单位不能担任保证人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09
保证人在生活中时常有,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需求往往需要这样一个保证人为你保证。在法律上对保证人也做了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或者部门都能成为保证人。那么,什么是保证?哪些单位不能担任保证人?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保证

保证,是指保证人债权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哪些单位不能担任保证人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某些组织不得担当保证人,或者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担当保证人。这些组织包括: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享有国家财政预算拨付的经费,这些经费只能用于履行其所承担的相应国家职能和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而不能用于任何经营活动,包括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在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时,如果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机关可以作为保证人

2、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与社会公益事业无关的经济活动。如果允许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任保证人,难免会对公共利益有所损害。因此,我国《担保法》第9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是指企业法人下设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分厂、销售部等,具有一定的对外经营权。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则指企业法人所设立的、没有对外经营权的内部职能部门,如公司的人事部、财务部、车间等。

由于企业的职能部门既不具有法人资格,也不具有对外经营权,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其名义对外进行经济往来,包括提供保证。如其对外提供保证时,该保证合同无效。但是,如果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其法人的书面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是不能作为保证人,这是我国法律明确做出了规定。在您需要保证人的时候一定不能选择这些群体作为保证人。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