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行为如何防范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3
合同欺诈,是指订立合同的--方当事人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因而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欺骗行为。合同欺诈的构成要有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以及欺诈行为违反法律、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通俗来说,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患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比如故意隐瞒己方提供的合同标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隐瞒某些对合同对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4条分别规定了两类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合同法》把合同欺诈行为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是否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为标准分为了两类,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合同法》第56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撒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因泫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广大私营企业经营者而言,必须了解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界限,既不要从事合同欺诈行为,也要防止被别人欺诈,并且要学会利用我国法律关于合同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882-3252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4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