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经营的协同行为是垄断吗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9
粮食安全对于我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与我国农业保护和农业科学发展是离不开的,那么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经营的协同行为是不是垄断的?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经营的协同行为是垄断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属于垄断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五十六条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本法。

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协议或协同行为由多个独立主体构成

主体是经营者、行业协会(经营者利益代表者)、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垄断协议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具有“多个主体共同行为”的特征,从而与由单个经营者所实施的市场垄断行为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区别开来。同时,法律还强调参加联合的主体应是在事实上具有独立性的主体,即要求联合者在事实上具有独立决策能力。否则不能认定为限制竞争行为的联合主体。

(二)客观要件:经营者之间存在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

构成垄断协议的客观要件是经营者从事了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这种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可表现为各方签署形成的协议、合同、备忘录中,也可表现为在企业团体的决定或决议中,还可以表现为行为人之间共同或协同一致的外在行为(即没有文字形式的协议或决定,但是却出现了高度协调统一的动作,如在同一天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集体提高某类商品的价格),其结果是排除或限制竞争。

(三)主观要件:经营者之间存在通谋或主观故意

经营者之间以限制竞争为目的,并希望或愿意将双方或多方的意志形成一致的主观愿望,即有谋取超额利益的故意。

(四)客体要件:经营者之间侵害了我国法律保护的市场公平竞争关系

垄断协议影响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属于垄断行为。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盾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966-1823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5    鄂ICP备2001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