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合法有效遗嘱,无偿转移给其近亲属所有的法律制度。那么,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被分割以前,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及受遗赠人等权利主体对于遗产享有一种怎样的权利?下面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遗产分割前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理论界对遗产分割前的法律地位有三种观点:1.无主财产说。该说认为,遗产分割前,由于遗产权利人没有确定,因此没有所有权人,遗产属于无主财产。2.财产法人说。该说认为,遗产本身是一个法人,独自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3.继承人共有说。该说认为,遗产分割前为全体继承人共有,在继承人没有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以前,继承人一律视为遗产的共有人。在这三种观点中,持第三种观点的人最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以上就是“遗产分割前的法律地位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如果在以后遇到合法的权益被侵犯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