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保证责任原则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31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采取保证的这种担保方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机构经常会因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保证责任人没办法落实,从而使债权变成了空头支票。关于以公益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何具体化保证责任问题,律盾小编给大家做了如下整理。

保证人保证责任问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担任保证人而使保证无效的,原则上应根据过错责任的大小,结合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债权人明知保证无效而要求保证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承担任何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有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利用自身的技术、专业知识、科研成果等对外开展有偿服务,收取一定的报酬,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些单位除了财政拨款的事业经费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收入,有些事业单位还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实行企业化管理。因此,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保证责任也不能一概而论。

对那些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保证人的,应承担保证责任,以防止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规避法律,以自己不能担任保证人,只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不承担保证责任,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综上是律盾小编为大家的整理归纳,如有更多问题欢迎到律盾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服务热线: 400-882-3252 | 邮箱:service@lawdun.com
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2024    鄂ICP备20012342号